1977

守護孩子唯一的童年

信誼基金會成立於1971年,由永豐餘集團創始人何傳先生(字信誼)和他的兩個兒子創立,當時以濟貧助學為主。1977年,時任董事的何壽川先生和夫人張杏如女士,面對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的轉折點,有感於學齡前兒童教育的重要,以及社會普遍對兒童早期教育缺乏認識,決定以兒童早期教育作為對社會關懷的主要工作,並以實際行動,傳達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期許以一個民間機構的立場,在正規教育體制之外,向社會推廣「從頭開始」的教育觀念,喚起社會大眾對兒童早期教育的關注、重視,建立兒童早期教育的正確觀念,為台灣教育品質的提升,盡一份心力。

何壽川先生和夫人張杏如女士

1977

成立「學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

作為一個民間團體,信誼以幼兒教育為社會關懷主軸,回應社會變遷下年輕父母的需求,自動為社會補位。1977年9月成立「學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以守護孩子唯一的童年為宗旨,以橋樑角色為定位,既是研究與實踐之間的橋樑,也是專家學者與實際照護兒童者之間的橋樑,提供兩邊對話的平台,把專業的研究轉化成父母可以理解的語言和可以落實在生活中的觀念、態度和作法。創辦初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呼籲整個社會重視學前教育,因為當時一般的觀念都認為上了小學、學習讀寫算才是教育的開始。如何幫助父母覺知到0~6歲教育的重要,提醒父母「及早關心,及早教育」。為了這個使命,我們踏出了第一步——親職教育。

1978

《學前教育》雜誌創刊

1978年4月兒童節,《學前教育》月刊正式發行,這是第一份與父母討論0~6歲教育的雜誌,提供教養諮詢服務,幫助父母了解幼兒、正視幼兒教育,回應當時年輕父母的需求。自創刊到往後的38年中,是許多專家學者攜手共同耕耘、相互學習、相互支持的園地,是信誼推動0-6歲幼兒父母親職教育最重要的媒介,陪伴了千千萬萬的父母走在育兒的路上。

1979

設立「學前教育資料館」

在這個有線電視台和網路尚未蓬勃,學前教育在台灣的高等教育師資培育體系也正待起步的年代,信誼以父母、教師與學前領域學者為主要服務對象,設立了「學前教育資料館」,典藏國內外幼兒發展、教育、教養相關研究、書籍、雜誌、剪報,整合專業資訊,協助父母、教師更了解幼兒,搭起學術與實務的橋樑,為往後台灣學前教育的研究和發展鋪了第一哩路。

1978

創立台灣第一家幼兒專業出版社

在這個走入書店找不到圖畫書的時代,信誼在許多兒童文學先進的鼓勵下,為一片荒蕪的幼兒閱讀,創設了台灣第一家專業出版圖畫書和幼兒教育玩具的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同年九月舉辦台灣第一場幼兒讀物座談會,邀請李南衡、馬景賢、翁凱立、曹俊彥、雷驤、趙國宗等關注兒童文學與閱讀的專家,探討兒童讀物的插畫問題,呼籲社會正視幼兒閱讀需求和品質。40餘年來信誼基金出版社依兒童發展和興趣出版好書,始終堅持出版品質,獲獎無數,備受親子喜愛。

1981

成立台南樂樂園—台灣親子館的原型

在創辦人何傳先生的故鄉台南安平成立了「學前教育資料館台南館」和「樂樂園」。樂樂園是專為幼兒打造的室內遊戲場,這是信誼第一個為親子設立的實體服務場域,也是台灣第一座室內幼兒遊戲場,讓父母在陪伴孩子遊戲中,更進一步了解幼兒和學前教育的內涵,各地幼稚園老師也常利用樂樂園做為教學場地,成了當時安平最美的文化風景,更是往後台灣親子館的原型。

1981

創立《小袋鼠》幼兒雜誌

第一本專為2~7歲學前幼兒編寫、繪製的雜誌《小袋鼠》創刊,每期都有特定主題,圍繞主題設計適合孩子的圖工遊戲、情操、韻律、詩與畫、自然觀察、基本知識、社會認知、自然認知等專欄。每個專欄下都附有「給媽媽的話」,是家長和編者間的橋樑。

 

1982

出版親職教育叢書

出版「教養叢書」和父母討論育兒議題,第一本為《和年輕媽媽聊天兒》。為普及親職教育持續規劃出版教養書籍,選擇重要議題出版專題小冊子免費贈送家長,以行動支持父母了解孩子、學習愛的方法。1987年更相繼引進耶魯大學Gesell Institute為每一個年齡段編寫的套書《你的一歲孩子》~《你的七歲孩子》,以長期追蹤為依據,加入台灣生活經驗案例,至今已被號稱為「幼兒教育的白皮書」。

1984

設立玩具圖書館

1984年美國正式成立玩具圖書館協會,信誼基金會成為第一個亞洲會員,在台北市仁愛路親子館內成立全國首創的「玩具圖書館」,由專家學者針對每項玩具的功能、特色、遊戲目標進行彙整歸類,做為父母替幼兒選擇玩具的參考指南。在當時玩具的價格並不便宜,購買各種優良玩具對一般家庭而言是沉重的負擔,為了讓幼兒可以享受各種不同玩具的樂趣,玩具圖書館也提供玩具借用,彌補當時幼兒對玩具的缺憾。

1984

修訂中文版「學前兒童學習能力測驗」

研究修訂中文版「學前兒童學習能力測驗」(DIAL-R),以2~6歲幼兒為對象,建立適合台灣學前兒童使用常模資料,設計專門適合評量學前兒童綜合性能力的篩選測驗工具,更於1986年正式對外開放國內第一所「幼兒學習能力測驗中心」,由專業人員解釋測驗結果,幫助父母與老師了解孩子的能力發展。

1984

創辦幼幼班

在親子館內創辦幼幼班,提供3-4歲幼兒理想的學習環境,以生活為內容,將生活、遊戲融合學習,透過操作、美勞、律動、唱遊、故事、扮演等活動,促進幼兒在社會、概念、語言、情緒、動作等各方面的發展,讓幼兒在完整、有組織、有層次的成長經驗中,順利愉快的踏入群體生活。

1984

出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摘要》

由吳靜吉博士策畫,蒐集三十多年來有關學前教育的研究論文,以簡明扼要的方式彙編而成,提供父母、老師、學生和研究人士參考,從中獲得教育的靈感,研究的啟發。

1984

舉辦「幼兒玩的世界」全台巡迴活動

在兒童節前後,為3~7歲幼兒舉辦「幼兒玩的世界」全台巡迴活動,同時邀請專家學者,以「遊戲的價值」、「玩與幼兒發展」、「玩具與幼兒學習」為主題,舉行全台親職講座,讓父母對幼兒的玩有正確的認識。

1986

啟動諮詢服務,答詢個別化教養問題

在學前教育資料館開設諮詢服務,以現場諮詢與通訊諮詢為主,協助父母或幼師所提的各式問題。而在網路時代來臨之前的十年間,信誼亟思在實體服務與平面媒體之外,尋找更有效的方式或媒介來推廣親職教育,1990年設置「教養諮詢專線」,提供更便捷的電話個別化諮詢服務,並每年統計發表「父母教養問題排行榜」,針對父母最關心的前十項問題,提供正確的教養觀念以及實際引導的方法,協助父母找到適合自己與孩子的教養方針。

1988

提倡以兒童為本位的品質教育,喚醒父母的選擇意識

歡慶信誼十歲生日,舉辦第一屆信誼幼兒文學獎頒獎活動、台灣第一個幼兒圖書館啟用,呼籲「親子共讀」的重要性。提出以兒童為本位的品質教育主張,致力於喚醒父母與老師的選擇意識,進而培養選擇能力。自此年起每年挑選一個工作重點,結合研究、出版、推廣活動以及國內外相關資源,逐一突顯學前教育各個重要領域,藉以幫助家長及老師們進一步瞭解品質教育的真諦與內涵。1988年度主題為「小小讀者年」,呼籲社會尊重幼兒讀好書的權利。

1987

創設「信誼幼兒文學獎」

1980年代,在閱讀調查研究中發現,台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兒童書不是改編的故事,就是沒有版權的外版書,觸動了信誼鼓勵本土創作的決心,1987年信誼創立「信誼幼兒文學獎」,明訂為幼兒文學定位和鼓勵原創圖畫書的創作為宗旨,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看到從自己的土地、文化、語言中生長出來的作品;一方面藉以鼓勵、培養本土原創圖畫書的創作者。

1989

設立實驗教室,幼兒教育邁向本土化學習

成立實驗教室,注重全人發展、自發性學習、不斷成長,發展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本土化課程,提供吉寶園活動、寒暑假短期活動、幼幼班等活動選擇,透過啟發性的環境、創造性的課程和循循善誘的老師,幫助孩子快樂的踏出學習的腳步,邀請父母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1990

設立「信誼親子館」

1984年,信誼在台北市仁愛路設立「親子活動中心」,內設親子圖書館、樂樂園、玩具圖書館與活動教室。1990年兒童節遷回信誼基金會在重慶南路二段的總部,其中的樂樂園和玩具圖書館正式整併,定名為「信誼親子館」,30多年來,每年陪伴成千上萬名幼兒在這裡踏出自信學習、人際關係的第一步,父母也在過程中,了解幼兒的發展,親自體驗了與幼兒遊戲的方法,超過100萬對親子在這裡留下美好的成長記憶。

   

1991

定為「玩具年」,倡導親子共玩

自1988年起,信誼每年選擇一個工作重點,結合研究、出版、活動和國內外相關資源,突顯此一學前教育的重要領域,幫助父母和老師了解品質教育的真諦與內涵。將1991年定為「玩具年」,倡導親子共玩的重要,舉辦「幼兒玩具世界」全台巡迴活動、親職教育巡迴講座,印製《和孩子一起玩》小冊子。1992年定為「信誼幼兒年」,全方位探討幼兒的發展與適切的教育內涵,舉辦「走進孩子的世界」親子活動及親職教育巡迴講座。

1994

成立「父母學苑」

開辦系列性父母成長課程,幫助父母再成長、再學習,以周延的規劃為父母親設計進修課程,增進親職教育的專業知能,陸續整理成《父母學苑親職有聲課程》,並將能力發展測驗的成果普及化,轉化為「幼兒學習能力評量」常態性服務的模式,透過簡短的遊戲方式,評量3~6歲幼兒動作、語文和概念能力,幫助更多父母更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與正確引導。

1995

《學前教育》雜誌獲「金鼎獎」肯定

《學前教育》雜誌獲新聞局雜誌類「金鼎獎」肯定。並於1997年再獲新聞局「優良雜誌獎」榮譽。

            

1995

舉辦「珍愛眼睛,從小開始」專案

連續兩年以關懷幼兒健康為題,協助衛生署巡迴11縣市舉辦「珍愛眼睛,從小開始」專案,建立民間與政府的良性互動合作,整合地方醫療資源,合力推動正確的幼兒護眼觀念。更於1997年完成了「珍愛眼睛、從小開始」系列單張規劃與製作,傳遞「及早關心、及早療育」的觀念,完整的將幼兒視力的發展、預防、檢測等概念落實在家庭生活中,讓全國幼兒家長都能掌握最佳的視力輔助時機,讓孩子享有健康的童年。

1997

倡導建立學習型家庭

信誼基金會成立二十週年,深刻體會教育不只是一個觀念,而是日積月累的工作,面對終生學習的時代,在既有的支持系統之外,推出「學習家庭」的理念與相關服務,主張「參與孩子的明天,父母需要更多的學習」。4月出版《父母親職有聲課程》,5月發行《學習家庭》簡訊、「信誼學習家庭網站」上線,提供不受時空限制的親職服務,建立學習家庭的社會網絡。

 

1997

出版《MI開啟多元智能新世紀》

引進出版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豪爾‧卡德納著作《MI開啟多元智能新世紀》,舉辦多元智能全省巡迴親子園遊會與親職講座,帶入「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觀點,希望父母和老師們不要用單一的標準去衡量每一個孩子,學習尊重並欣賞孩子獨一無二的「不同」。

1999

學前教育向下扎根:關懷0~3歲嬰幼兒教育

1994年美國首度出現從腦科學研究證實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柯林頓總統並在1997年召開白宮會議探討早期學習與大腦的關係。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時任執行長)鑒於3歲之前的教育不止於影響兒童腦和身心各方面的發展,也攸關一個國家國民的素質,決定以基金會的力量向下扎根,開始致力關懷0-3歲嬰幼兒教育。信誼也自1999年起,將學前教育向下扎根,提出「關懷0-3歲嬰幼兒發展」主張,舉辦講座、親子活動、出版教養單張,以長期而系統化的模式致力推社會對0-3歲嬰幼兒的關懷。

2000

舉辦第一屆「嬰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

迎接二十一世紀,從2000年開始,啟動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嬰幼兒國際研討會與專業工作坊,選擇嬰幼兒的重要發展議題,邀請世界頂尖的學者、專家來分享研究方法與成果,呼籲台灣學者投入嬰幼兒發展在地化研究。第一屆主題為「0-3歲嬰幼兒發展」,將研討重點設定於影響人生發展甚鉅的嬰幼兒發展階段,邀請在嬰幼兒領域研究中最傑出的國外學者,提出他們重要的研究發現與觀點,期望能夠作為帶動國內研究水準、提升嬰幼兒照顧專業知能的一個起點。

第一屆嬰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講者:

Dr. Elizabeth Bates /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心理系與認知科學中心教授

Dr. Andrew N. Meltzoff / 華盛頓大學心理系教授

Dr. Inge Bretherton /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兒童與家庭研究中心教授

Dr. Jay Belsky / 賓州州立大學人類發展系的榮譽教授

2000

辦理「0123專業父母推動計畫」

為落實嬰幼兒照顧與關懷,承接政府專案,協同內政部兒童局持續10年間辦理「0123專業父母推動計畫」,包含:教養單張、多國語言親職手冊,免費發送超過100萬個嬰幼兒家庭;並籌辦專為0-3歲幼兒所設計的親子園遊會,數萬個家庭快樂參與;親職教育專業人員培訓計畫,數千名家庭專業人員因而受惠。

2001

設立整合型父母網站

因應數位時代來臨,信誼建構兒童發展指標,核心資源e化並運用在網路,分享給父母。2000年承接「奇蜜親子網」,2002年「信誼學習家庭網站」改版,雙網站資源整合,首創整合型父母資源網站,提供孕期~8歲孩童父母社群與多元服務。

 

造訪信誼奇蜜親子網

2001

出版《大能力》

迎接新世紀,出版美國Dorothy Rich博士的《大能力》(MegaSkills),提出面對21世紀孩子所需的11種大能力,將研究與專業轉化成一個個簡單可行的家庭活動,讓父母可以透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幫助孩子培養新時代裡最需要的能力。

 

 

2002

舉辦第二屆信誼嬰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

舉辦第二屆信誼嬰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探討「情緒、氣質與親密關係」,邀請了國外在嬰幼兒依戀理論、氣質、與早期親子互動有重要學術地位的學者:奧勒岡大學心理系教授Dr. Mary Rothbart、奧本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學系教授Dr. Brian Vaughn來台進行學術交流,透過研討會及工作坊活動,帶動國內的相關研究與應用。

2002

舉辦「健康總動員」大型活動

以圖畫書融入各式主題學習,結合民間與公部門力量舉辦大型活動,推廣主題學習,以「兒童健康」為議題,策劃大型活動「健康總動員─親子活力派對」,特別以「胖國王」、「瘦皇后」、「眼鏡公主」、「蛀牙王子」等故事角色為主要形象推廣正確的健康觀念。

2004

開設網路教養諮詢服務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設立網路教養諮詢信箱,接受個人化的教養問題答詢服務,由專業人員回覆家長育兒問題;並自2008開創「專家駐站」服務,邀請不同領域專家在網路提供專題式諮詢服務。2016年進階開放手機版教養諮詢上線,讓父母輕鬆諮詢個人化教養問題。

 

「ASK信誼」線上育兒教養諮詢

2004

舉辦第三屆信誼嬰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

舉辦第三屆信誼嬰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探討「嬰幼兒大腦與認知發展的奧秘」,邀請韋恩州立大學教授及小兒神經學的負責人Dr. Harry T. Chugani、倫敦兒童健康組織神經認知發展部門的負責人 Annette D. Karmiloff-Smith、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深入探討人類腦神經發展與認知學習的奧秘所在。

2005

引進Bookstart嬰幼兒閱讀運動

腦神經科學家長期的研究,證實3歲之前是兒童腦發展最關鍵的時期,由於對3歲以前嬰幼兒發展重要性的深刻認知,信誼開始積極為3歲以下的嬰幼兒出版專屬於這個年齡層的圖畫書,並於2005年申請加入英國Bookstart協會,正式成為此一世界嬰幼兒閱讀運動在台灣的代表機構。2006年2月台北國際書展時,特別邀請1992年英國Bookstart的發起人Wendy Cooling女士來到會場,正式啟動台灣本土的嬰幼兒閱讀運動「閱讀起步走」。

2009年,英國圖書信託Bookstart前董事會主席Kim Reynolds教授來台演講與前教育部司長朱楠賢、張杏如董事長合影。

 

2006

啟動台灣「閱讀起步走」運動

與地方政府、圖書館攜手啟動「Bookstart閱讀起步走」運動,十二年來深入各個社區圖書館,送出超過20萬個免費閱讀禮袋,共舉辦了101場志工培訓和1680場父母講座,培訓了5200名圖書館館員和志工,共有近12萬名家長參與,協助34個圖書館設置嬰幼兒閱讀專區,讓閱讀在地方生根。

 

 

2006

舉辦第四屆信誼嬰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

舉辦第四屆信誼嬰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探討「進入嬰幼兒語言世界」,邀請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聽語科學系教授Dr. Patricia K. Kuhl、牛津嬰兒實驗室創辦人、牛津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Dr. Kim Plunkett、中央研究院曾志朗副院長,更深入的探討有關嬰幼兒語言世界的奧秘所在。

2006

《感覺統合套書》獲31屆金鼎獎

親職叢書《感覺統合套書》獲31屆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獎。

2008

推出「信誼幸福好孕袋」

精心規劃「孕期電子報」,每週寄送孕期的重要提醒,陪伴孕媽咪安心度過40週,安心掌握孕期大小事。推出「信誼幸福好孕袋」,免費提供好孕手冊及優質育兒生活用品,陪伴準父母們快樂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索取好孕袋

2008

舉辦第五屆信誼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

舉辦第五屆信誼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探討「媒體對幼兒早期發展的影響」。現代幼兒與媒體的接觸機會越來越多、接觸時間也越來越早,不僅影響孩子的生活,更對孩子的身心產生了一定的衝擊,第五屆研討會主題選定現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媒體」,邀請美國華盛頓大學兒童健康中心主任Dr. Dimitri Christakis、美國喬治城大學兒童數位媒體研究中心主任Dr. Sandra Calvert,引進國外最新的研究證據,來探討媒體對幼兒早期發展的影響,釐清媒體對孩子的正反角度的影響性,幫助政策制訂者、學者、教師、父母、保母學習善用媒體,並藉以減少媒體的負面影響,進而透過媒體的內容規劃與媒體的運用幫助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2009

成立親子教室

以1-6歲親子為對象,提供親子共同參與的系列課程,並新創親子共學課程,讓父母學習如何與孩子良性互動,促進孩子的發展,同時增進孩子人際互動的機會。

2010

發行「分齡育兒電子報」

為了幫助父母輕鬆掌握孩子的發展特徵與指標,整合信誼專業資源,發行「分齡育兒電子報」,依孩子的月齡,每週或雙週主動發送父母,提供個別化服務,分為:孕期電子報、0-3歲育兒電子報、4-7歲育兒電子報、小一電子報,至今已超過32萬個家庭訂閱。2018年改版,定名為「好好育兒報」,擁有九大主題內容,加入故事、兒歌、遊戲等生活化素材,全新介面符合手機閱讀,幫助更多父母好好育兒。

 

 

訂閱分齡育兒電子報

2010

舉辦第六屆信誼嬰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

舉辦第六屆信誼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探討「腦、閱讀與學習」的交互影響,邀請哈佛教育研究院教授Dr. Catherine Snow、史丹佛大學心理系系主任Dr. Brian A. Wandell、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李俊仁教授,從腦神經科學與認知發展科學兩個不同的角度,用最新的研究來解析:腦、閱讀與學習之間的交互關係。

2014

分齡育兒APP上線服務

先後推出「好孕APP」及「育兒APP」,提供孕婦、年輕父母數位支持系統,服務孕期與0-3歲親子。「好孕APP」體貼孕媽咪的需求,每週主動提醒孕媽咪該注意的事項,還提供孕期百科、懷孕QA以及最新的妊娠及新生兒研究新知;「育兒APP」以更細膩的個別化育兒服務,幫助父母隨手掌握孩子每一個關鍵成長時刻。

 

 

立即下載

2015

推出「玩出大能力」APP

推出「玩出大能力」APP服務,以促進腦發展為目標,提供父母親子遊戲、發展提醒、育兒新知、教養QA、預防接種管理、寶寶相簿及好康訊息等功能,以0-2歲寶寶的育兒資訊為主,每週提供適齡遊戲與發展提醒。

 

立即下載

2016

舉辦第七屆信誼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

以「遊戲」為年度主題,整合實體服務、學術研討會、實務研習活動、親子活動、主題出版品,藉此展現遊戲的多面向,讓父母與兒童工作者更了解遊戲對兒童發展及學習的重要影響。舉辦第七屆信誼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探討「遊戲、成長與學習」的交互關係,邀請國際知名兒童語言與認知發展專家Dr.Kathy Hirsh-Pasek、維吉尼亞大學心理系教授Dr. Angeline Lillard、台北市立大學林佩蓉教授,分享幼兒遊戲行為的最新研究,並邀請外賓為實際照護幼兒的實務工作者進行專題分享,期望將遊戲中學習的概念落實在孩子的生活之中,面對數位時代,引導父母正視遊戲對幼兒的重要與影響,給孩子空間、時間,在遊戲中學習,健康快樂的成長。

2016

設立「好好生活廣場」

為迎接信誼40歲生日,將信誼陪伴超過100萬對親子遊戲成長的親子館,擴大為「信誼好好生活廣場」複合式親子生活空間。親子館、親子學堂、親子書房,結合了共玩、共學、共讀三大要素,真食物專賣店和農人餐桌親子餐廳提供當令有機食材與餐點,結合食育教室、木工教室、知新劇場與藝文空間,搭配舉辦各式主題、節慶、親子活動,落實「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主張,倡導好好生活。

 

 

2017

「信誼好好生活廣場」網路服務上線

「信誼好好生活廣場」網路服務上線,提供家庭好玩、好讀、好學、好看、好吃、好食的服務資訊與線上課程、及時訂購服務,透過網路傳遞「好好生活」的理念。

 

好好生活廣場官網

2018

信誼40週年舉辦系列活動

歡慶信誼40生日舉辦系列慶祝活動,感謝所有愛護我們、支持我們的每一個老師、家長和孩子,獻上一系列的祝福與禮物,將一路走來滿滿的成果與喜悅,分享給每一個家庭,繼續守護孩子唯一的童年。

╴出版《收集陽光.顏色.文字》深度閱讀課程實證

╴於台北國際書展策展「信誼40。經典40」並全台巡迴展出

╴舉辦「信誼幼兒文學獎」30週年系列活動

╴《劍獅出巡》兒童劇首演

╴啟動「好好吃故事車」公益平台,為偏鄉兒童巡迴舉辦結合科普、繪本、美食饗宴的食農校育

╴出版《閱讀起步走-嬰幼兒閱讀運動的台灣模式》信誼嬰幼兒閱讀推廣運動12週年實錄

╴信誼兒童動畫獎10週年舉辦動畫體驗展,增設小學生為對象的「台灣兒童創作組」獎項

╴分別舉辦「信誼40同學會」、「幼教童樂會」,邀請曾經在信誼共同參與兒童早期教育推廣工作的先進、專家、學者,共同歡慶信誼40歲生日

2019

舉辦第八屆信誼兒童發展研討會

舉辦第八屆信誼兒童發展研討會,以「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為主題,將關懷對象延伸至小學領域,邀請羅馬義大利體育與運動大學教授Dr. Caterina Pesce、愛荷華州立大學人文科學學院人體運動學系副教授Dr. Spyridoula Vazou、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張育愷研究講座教授,將關懷對象由幼兒延伸至小學兒童,特別規劃了「兒童發展專題」及「兒童運動遊戲指導」整合式研討,有學理的驗證、實作的示範教學,並舉辦「國際大師與父母對談」大型親職講座,邀請國際知名學者與國內學者、老師、父母親一同來探討兒童發展的研究新趨向。

 

了解更多

2019

推出進化版數位親職服務—「信誼好好育兒網」

以信誼長期累積的「兒童發展資料庫」、「教養資料庫」、「諮詢問題資料庫」三大親職資料庫為基底,推出全新進化版「信誼好好育兒」親職服務,以分齡方式提供當下育兒焦點話題和最新專家教養觀點,幫助父母掌握最新育兒趨勢,找出屬於自己的育兒觀點和方法。

 

掌握更多教養資訊

2019

「小一新生入學準備及學習適應」調查暨結果發表

自2018年7月起,歷時九個月追蹤調查四千多個小一新生家庭,分二波段進行調查,瞭解小一家庭入學前準備和入學後孩童適應,完整呈現小一家長與新生的生活、學習準備和適應面貌;並邀請第一線校長、老師及專家為台灣父母解答,一起探討,甚麼才是小一孩子最重要的「能力」,讓每一個新生家庭可以深入掌握小一入學前後的銜接準備與適應協助。

 

看調查結果

2020

「新世代爸爸育兒參與度」網路大調查暨結果發表

2020年5月25日至6月30日期間,針對3千多位爸爸、5千多位媽媽進行「爸爸育兒參與投入」網路大調查,瞭解爸爸實際育兒參與狀況、成就感、育兒資訊來源、影響育兒投入的因素,以及對政府育兒政策的期望等面向的感受和心聲,綜合歸納調查結果並發表,呼籲父母共同承擔育兒責任,提升家庭幸福感。

 

看調查結果

 

記者會精華

2020

信誼「好好育兒報」十周年慶

累積四十年兒童發展研究與親職教養資源,自2010年起開始,免費提供一套讓父母學習愛的方法,透過「電子報」形式每週或雙週寄發專屬孩子的發展與教養提醒,到2020年推出滿十年,共陪伴超過40萬名新手爸媽度過寶寶成長的關鍵期。

 

看育兒報讀者感動回饋

2020

捐贈「Good Start好好開始〜幼兒成長起點」禮盒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項活動幾乎暫停,信誼基金會特別邀請P&G寶僑家品共同企劃「Good Start好好開始〜幼兒成長起點禮盒」,為1-2歲、2-4歲親子挑選輕鬆有趣、互動性高的圖畫書、教玩具,及衛生健康用品,贈送相對不足的家庭和孩子,共捐贈屏東縣、新北市與桃園市、宜蘭縣等五千多份禮盒,呼籲社會重視兒童日日的教育,讓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最佳的起點。

 

好好開始 好好長大

2021

疫情衝擊弱勢孩子學習 信誼挹注13所兒少安置機構

2021-05-19起全台進入三級防疫警戒,影響許多產業,對弱勢家庭、社福機構更是雪上加霜。信誼繼捐贈弱勢家庭「Good Start好好開始〜幼兒成長起點」後,再度伸出援手,馳援12歲以下孩童的安置機構。援助無固定機構贊助、優良的私立兒少安置機構,挹注其費用、分齡學習資源(書籍、桌遊、教具)和清潔用品,透過各縣市社會局的推薦,以長期關懷的方式,於6~7月間共挹注13所兒少安置教養機構近400位孩童。                                           

2021

親子情緒互動調查 協助父母「接住孩子的情緒」

9月間針對全台0-8歲孩童父母,依嬰幼兒年紀分五個年齡層做答。共計9,093位父母,透過網路表達面對孩子負向情緒行為的看法和回應的態度,以及在疫情嚴峻時期育兒面臨的情緒與壓力。依調查結果舉辦調查發表會、邀請專家撰文回應,並集結出版「接住孩子的情緒 在生活中涵養好EQ」特刊,近三萬個家庭和幼師免費索閱。2022年接續父母困擾的親子情緒問題,規劃了系列專家講堂,邀請洪蘭教授等專家為家長解惑。                                        

 

接住孩子的情緒專題討論

2022

捐童書和教具挹注高雄市18處早療據點

WHO公告全球兒童發展遲緩平均值占6%~8%,台灣通報數據大約只有2%~3%,顯示台灣可能有一定數額的孩童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懷和幫助。信誼支持高雄市設立的18處早期療育據點,透過100個品項的圖書和遊具挹注,充實教學資源,藉此提醒父母多觀察孩子,切莫錯過0-6歲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聖誕節前夕也特別設計「Good start好好開始-聖誕禮物盒」送給據點的645名孩童,期盼透過親子共讀、共玩,讓孩子感受節慶的溫暖與生活中學習的樂趣。

 

2022

推出信誼專家講堂,虛實共融教養零距離

疫情雖然反反覆覆,育兒服務卻不能中斷。全新「信誼專家講堂」服務,以虛擬混和實體的方式,超越時空的限制,將幼教專業教授、心理師、小學老師等,以網路直播的方式帶到了父母的面前。七場大型專家講堂廣受歡迎,每場超過五千人次的參與,累計50,749人次透過線上與專家交流育兒趨勢與觀點,課後都收到數百則的問題和迴響,回饋問卷滿意+非常滿意達100%。

2023

教育部表揚信誼推廣家庭教育績優團體獎

信誼以推動兒童與親職教育為目標,辦理家庭教育各項活動成效卓著。疫情期間關懷弱勢家庭,推動多元方案。訂定員工訓練,辦理與鼓勵員工參加家庭教育訓練,總時數達600小時以上。各項落實方案榮獲教育部112年表揚推廣家庭教育績優團體獎殊榮。

 

2023

幼兒身體動作能力大調查 牽動孩子的全人發展

年度育兒主題大調查進行「2~6歲幼兒身體動作能力」調查,共計8,537位父母、幼師參與回應,發現疫情後,同齡孩子在穩定性、移動性、操作性三大基本動作技能表現,以及整體體能上的表現都變差了。依調查結果舉辦發表會、邀請相關專家撰文回應,集結出版《123,動起來!》特刊免費發送,累計近三萬位親師索取;設計拍攝示範【1234,動一動】兒歌律動體操影片,當年度吸引超過200萬人次親子觀賞運動;舉辦為期兩天10場次的親子運動會、推出三場專家講堂回應家長需求。

 

 

 

運動,牽動孩子的全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