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感謝.傳承.分享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 張杏如

四十年前,是台灣經濟開始起飛的年代,
那一年,我三十歲。
大多數的父母和家長都認為進了小學才是教育的開始,
零到六歲的孩子是懵懂無知的年紀。
走進書店,看不到給幼兒的圖畫書;
培養師資的師專沒有學前教育系;
幼稚園排排坐、吃果果,唱過一年又年,托兒所顧名思義就是托兒。
我們的教育部甚至沒有幼稚教育法。

那一年,身為三歲和一歲幼兒父母的先生和我,決定把
濟貧助學的信誼基金會,從慈善轉為教育,轉為以幼兒教育為社會關懷主軸的基金會,
回應社會變遷下年輕父母的需求,提醒父母及整個社會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
做一件沒有人做,但很重要,對社會有深遠影響的工作,替社會補位。

我們想為父母搭一座橋,一座專業和實踐之間的橋樑,

把研究和專業轉化成父母、老師能懂的語言和可以在生活中實踐的方法。
以兒童為本位,了解兒童的發展,尊重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我們都是愛孩子的,了解和尊重是愛的基石,因為我們不想錯愛孩子。
很多親子的衝突和煩惱,都因為我們不了解,那只是發展的進程,那只是孩子的個別差異。

在不斷變遷的社會,匆忙的腳步中,我們永遠在趕快、趕快的時間壓力下,
父母需要放鬆,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孩子需要空間和時間,按著自己的步調慢慢長大,
因為自然有自然的法則。我們要一份生活,我們想要好好過日子,在尋常的日日裡
遇見幸福。

我們想為父母老師建立一個支持系統,在育兒的路上與他們同行。

孩子不只活現在,也將活在未來,教育給孩子機會,給孩子能力和勇氣,迎向未知的未來。
知識就是力量,但知識日新月異,
參與孩子的明天,我們必須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向專家學習,向孩子學習。
《學前教育》月刊是我們跨出的第一步,是第一本給0~6歲父母的教育雜誌,
因為只有成長父母才有成長的孩子;
「學前教育資料館」提供場域和知識給有志幼兒教育的年輕學子;學前教育叢書引介國內外專家的著作;
一屆又一屆的國際兒童發展研討會,介紹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自我提升也分享社會。
因為父母和老師會決定孩子的教育品質和內涵。

我們想建構一個平台,結合在地的力量和相關的專業團體,
相互啟發、相互推升,嘉惠更多的孩子。

因為孩子要在生活中學習,離開了孩子所處的土地和文化,教育只是空中樓閣。
信誼幼兒文學獎、信誼兒童動畫獎,獎勵原創作品,希望人才被發掘、被看見,被培養。
孩子除了世界經典,也會看到從我們土地生長出來的作品。

「閱讀起步走」嬰幼兒閱讀運動借鏡國外,攜手社區圖書館、小兒科醫師,共創台灣模式,落地生根。
幼兒園學習區教具和特色課程的研發,攜手專家學者、老師和各地的幼兒園一起見證孩子的創意和潛能。
2019年也邀請許多優秀的小學科學老師成為種子老師,大家整合力量,提升小學科學教育的動能和品質。

專業和經驗可以變成觀念、態度,變成書和雜誌、玩具和課程,變成遊戲和活動。
也可以變成探索、發現、學習的幼兒園,親子共讀的幼兒圖書館,親子在遊戲中共學的親子館,
變成親子徜徉流連的親子生活廣場。在親子的親密互動中,在孩子間的嬉笑打鬧中,在主動自發的參與中,
內化學習的動能,培養帶得走的能力,有思有感,快樂長大,自由飛翔。

2018年,每一個月登場的慶祝活動,一棒接一棒,像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
是的,2019年還有信誼四十的影片首演、信誼教養諮詢問題1000問發表,舉辦了第八屆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
走過四十年,我們用一整年來『回顧‧感謝‧傳承‧分享』,
回顧四十年走過的軌跡,見證時代的變遷;感謝所有陪我們走過,愛護我們、支持我們的每一個老師、家長和孩子;
傳承我們的專業和經驗,和提升兒童教育品質的堅持;分享我們累積的資源,攜手社會上每一個角落的人和組織,
用正念和善心一起『守護我們孩子唯一的童年』。

每天我們的社會都在迎接新的孩子的到來,他們是父母的孩子,也是信誼的孩子,
我們想一直站在這兒,陪著一代一代的孩子長大。孩子就是我們社會的未來,
給他們健康快樂的童年,就是給我們社會美好的未來,
他們的成長需要我們整個社會共同的祝福。